游戏介绍
提起射击类游戏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巨作,如很多人最早接触到的雷神之锤系列,以及随后诸如半条命、反恐精英、抢滩登陆战、光晕等。
但前者都可以归类于FPS游戏,也就是第一人称射击[First-person shooting]游戏,而TPS游戏则与FPS的不同点在于视角的不同,第三人称下的游戏体验可以拥有更为广阔的视角以及在操控的人物动作装束上更为细节的描绘。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便是一款TPS游戏-战争机器4,该系列的第四部,一款自一代问世以来便是由第三人称视角所制作的射击游戏,在全世界拥有着无数该系列的游戏爱好者。
不同于前作的是,借于微软对于增加Xbox独占游戏的决心,这一部游戏是由微软于2014年从其创始公司Epic Games全权收购的金牌销量系列游戏版权的接手续作。
The Coalition(微软旗下)公司同时还招募了Rod Fergusson(战争机器原游戏总监)等该系列开发人员由麾下的Black Tusk工作室进行制作,所以可以期待的是看到很多旧有的经典元素回归和一系列新的游戏模式和特点。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第四部战争机器是否是该系列的成功延续还是一次革新把!
对宣传cg内背景音乐有兴趣的可以查找"The Sound of Silence" Disturbed翻唱。
该作中玩家将扮演JD.Fenix(JD.菲尼克斯)-前作中主角马库斯之子,随着主线剧情去帮助政府管辖外的人类部群"找寻"电力发生器,随后在一次突如其来的兽潮进攻后去帮助配角Kait.Diaz(凯特)寻找她的母亲。
在此过程中,区别于前作步步惊心类的为拯救人类的延续而进行任务,玩家得以在"较为平稳"的世界中去探索隐藏在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潜在的危险。
购买和运行游戏
战争机器4可以在Xbox One和PC Windows10(周年庆版)上运行
目前国区已下架,所以想玩的可以通过Xbox实体版或是切换系统时区如香港于应用商店内搜索购买
无论是拥有Xbox还是PC版的游戏后都将直接获得另一平台的游戏(国区数字版例外)。
以下取自Nvidia官网的推荐配置:
. | 最低要求 | 推荐配置 | 理想配置 |
操作系统 | 必需:Windows10版本14393.102或更高版本 | 必需:Windows10版本14393.102或更高版本 | 必需:Windows10版本14393.102或更高版本 |
体系结构 | 必需:X64 | 必需:X64 | 必需:X64 |
DirectX | DirectX 12API,硬件功能级别11 | DirectX 12API,硬件功能级别11 | DirectX 12API,硬件功能级别11 |
内存 | 8GB | 8GB | 16GB |
视频内存 | 2GB | 4GB | 6GB+ |
处理器 | Intel i5 3470 @ 3.0GHz | Intel i5 4690 @ 3.5GHz | Intel i7 4790 @ 4GHz |
图形(显卡) | Geforce GTX 750Ti | Geforce GTX 970 或 Geforce GTX 1060 | GeForce GTX 980 Ti 或 GeForce GTX 1080 |
笔者的配置是Geforce GTX 1060(6GB),32GB内存和i5 6600,游戏中使用的是推荐的全高画质,可以在不锁帧情况下保持全程平均100fps左右的显示效果,几乎没有察觉到画面卡顿或丢帧的时候。
另游戏约占70-80GB硬盘,所以在下载安装前请先预留足够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PC版的优化不错,且在推荐配置下画质和流畅度明显优于Xbox主机平台。
深入评测:
画面和视频CG
极高且逼真的画质一直是战争机器系列的一大卖点之一,一些老玩家可能还记得一代在E3上初问世时令人震惊的画面表现,当然时至今日初代可能比不上很多3A大作,但在当时绝对是跨时代的游戏之一。
战争机器4的整体风格个人觉得是偏向艳丽的明光色调的,很多突出艳阳高照下的场景暖色调可以让人更快的适应或是在一场激战后感到回归稍稍"安全感"的地方,这也不代表其在地下和黑夜等封闭场景下的表现会欠缺。
诸如地下工程、内部实验室、大楼房间内、黑夜下、树林中的场景也出现了非常多次,游戏在营造封闭、暗光和紧张环境上也是一把好手,搭配形态迥异的兽群和db机器人从各处应接不暇地冲阵,从而让人深感被困而需艰难突围的场面并不罕见。
以下列举了战争机器1、3、4的游戏画面截图以作直观对比。
战争机器I(图片来自网络):
战争机器II(图片来自网络):
战争机器III(图片来自网络):
战争机器IV:
可以看出各代游戏的发展趋势,更多的应用了最新的技术革新,总体朝着色彩更为饱满、细节更为深入打磨方向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机器4使用了大名鼎鼎的虚幻4(Unreal Engine 4)引擎制作,该引擎以画面逼真-骨骼动画和真实的物理学碰撞系统所著称,另因所见即所得特点在很多新世代游戏中被开发者所热衷。
而具体到战争机器4的画面发挥上,游戏内的整体画风十分逼近现实感,在建筑物理构架上和移动物体模型甚至是AI模拟上也与真人无异,笔者新入的Geforce GTX 1060表现算是hold住了高画质下的表现。
说道细节描绘上,战争机器4比之前作在很多小玩意上下了很大一部分心血。
不同场景下几乎一切皆可"攻击"的道具模型使得玩家在游戏中会更少的引起所谓的代入感排斥和操作遇阻,而在新加入的火焰暴风这一环境特效中,更是展现了新一代游戏画面的峰值。
我们都知道游戏中涉及到气候变化特别是"风"这一环境特效上时,对于游戏的画质在背后的实时计算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该作中贯穿整个战役剧情中多次遇到了火焰暴风,前一刻还固若磐石的事物,下一秒可能就在画面内被吹的七零八落。
除开环境特效外,人物自身的装束在走跑搏斗时也可以看到符合物理规律的变化,并且在镜头放大后可以看到材质纹理也十分的逼真;
游戏整体也是美感十足的,不是指水墨画那样黑白分明的美,而是在粗犷的艺术创作下又不失细节的美,每一场CG乃至战斗镜头和过场动画都可以单独截图用来做壁纸使用。
而游戏的光影效果也十分出色,目前一些独立游戏的主流实现办法是在贴图内直接绘制固定的光照效果,而在战争机器4中可以明显看出是通过渲染和即时演算将不同时刻和位置的光亮输出到贴图中,再借助引擎贴到场景中。
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在于真实性,还原了不同观察视角下阴影和光照的表现形式。
电影式过场动画
四代中战役模式使用了大量的电影式的过场动画,玩过超凡双生和直到黎明的朋友可能可以感受到一点,即玩一部游戏就像看一场电影般带来了非常棒的视听盛宴。
游戏开场动画展示[防白板]
点击显示视频
游戏实战视频展示(xbox)[防白板]
点击显示视频
操作流畅度&打击感
战争机器4秉持着前代的传统,不仅在画质和游戏内实时演算上有了质的飞跃,在实际人物操作的流畅性上也做出了很多人性化的改动。
没有明显的动作凝滞,非常流畅,换单开枪翻滚找掩体都一气呵成,而在寻找和任务目标互动上如踹门、输入控制板指令和推动拾取物品上也没有一丝丝的凸凹感。
得益于TPS第三人称视角的玩法机制,第三人称下更为广阔的视野可以很方面的通过鼠标滑动来快速观察角色和周围的环境。
因此,在掩体后进行hit&hide操作便成了大部分战斗的核心,而右键"开镜"进行瞄准射击的模式也非常适合契合前者风格。
找到掩体-躲避-右键起身攻击-松开瞄准躲下换弹-装填完毕回归进攻,相信这一套路很多玩家听起来会异常熟悉。
新一代的操作中另一环重要元素便是换弹过程,需要在换弹时手动在固定时间段内再次按下换弹键,得以让换单时间提前结束并提高后续弹夹内子弹的伤害。
这让操作变得更具节奏感,在战斗过程中掌握了合适的节奏可以力半功倍的更快结束战局,但同时即使是错过了时间也没有太多损失,玩家会以一个"正常"的时间继续完成换弹。
且在进入战斗后的音乐音效也有着分明的风格区分,区别于激烈的音响效果,4代的音乐没有犯主次不分的问题,BGM和音效更多的专注于烘托战斗和游戏剧情的情节;节奏明快的音乐搭配使得玩家可以更加专注于享受屠戮兽群(机器人)的快感。
而在打击感上,除了对人与兽的命中会带来血溅八分的视觉效果,新加入的db智能机器人在损坏受伤后也可以看到非常生动的金属火花迸溅的动画,再辅以打击感中另一重要元素-匹配的音效,可谓是"刀刀入肉"打击感十足,极为舒爽。
枪械武器装备
新一代中有着很多别出心裁的武器,如普通电击执法者冲锋枪、新一代作战机器人的二连霰弹枪、玛萨斯狙击枪、钉头枪、刺刀突击枪。
还有老牌链锯枪,霞弹枪,不过当然不能忘了拯救世界的黎明之锤-依靠军事卫星的手持激光射线锁定式的惊人杀伤性武器,不过有时候wifi断了就没用了~~~
不同玩家可能会发现喜好的枪械不同,个人觉得新版电击枪在中近距离非常适合,弹药多射速快伤害适中,虽然在较远距离因为准星扩散的原因效果很一般,但胜在实用。
有人可能会喜欢二连霰弹枪或是狙,特点便是杀伤性高-(几乎)一击毙命,而特效华丽的链锯枪则可能是很多人瞩目的情怀武器。
该作的武器模式还是传统1234多武器切换,玩家主要依靠收集电子资源在装配机中购置新武器。
除此之外还有新的站桩式自动武器如自动激光枪哨站、障碍物刺爪、自动击晕/减速类哨站以供购买,后者的自动攻击类哨站在多人游戏中也多有使用。
在战役中,每一章节还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藏品以供玩家寻找,可以算得上为新一代的彩蛋系统,另有传说中只有在疯狂难度下才会发现的隐藏道具。
剧情战役
笔者一直认为一款好的游戏不单单在画面游戏模式玩法上有独到之处,更在于其所有的韵味,而在这里则代表着剧情推动和背景故事上。
无论是该系列的新人还是老人,在初入游戏后可能都会被战争机器的剧情感到着迷,一个基于现实但又超脱现实科技水平的异世界星球发生的故事。
游戏的背景设定于一颗人类殖民星球-Sera上,由COG维安政府联盟终结了多个国家的战争后作为起始。
一代中主角马库斯.菲尼克斯(Marcus Fenix),黎明之锤的创造者亚当.菲尼克斯(Adam Fenix)之子,被称为天才战争指挥的联盟军官,在因违抗军令而陷入监狱,被好友救出后为拯救被突如其来的兽群侵袭的人类而踏上了毁灭兽群通道的征程。
在第二部游戏中人类与兽群的战争仍未止息,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主角卡库斯和多姆.圣地亚哥(Dominic Santiago)发现了多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最后的剧情结束于马库斯使用黎明之锤将不亚于兽群的荧光族巨兽烧毁爆炸,同时摧毁了维安政府联盟的首都贾辛图和其之下的兽群基地。
三作时人类已经几乎退无可守了,自昏迷中醒来的马库斯收到了他父亲亚当的临终留言-关于拯救Sera星球的办法,于是马库斯联合忠诚的队友们再一次的为拯救人类而奔向了新的旅程(好像有点耳熟?)。
与前作不同的是,在战争机械4中,时间线已经过去了数十年,这一代的主角则转变为JD.Fenix(菲利斯)-前作中主角马库斯之子,游戏初章便是由COG维安政府联盟首席部长吉恩的一次和平纪念日做引,带领玩家重回过去发生的两次重大战役事件中。
前两节"预热章节"通过倒叙回忆式的手法让新老玩家重新回顾了该系列的背景,同时也在这两场任务环节中进行了很好的教学操作指引。而在后续剧情推进上,则是围绕"新一代"主角JD随着主线剧情去帮助政府管辖外的人类部群"找寻"电力发生器所引发的事件推动。
主角不同征程也不同了,在剧情刻画上该作则另辟蹊径选择了从小见大的方式讲述故事,同时辅以老面孔的不断登场和收藏品收集系统让玩家可以回顾前作的主线剧情以及挖掘新的隐藏故事。
该作中战役分为单人和双人同屏协作模式。
前者顾名思义是传统的由玩家单人进行游戏,整体通关时间笔者是在5小时,不算长但也绝对不短把 (简单模式体验了新代的剧情和游戏性,然后可以直接jump到联网对战模式-这在后续会更多的介绍)。
后者则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技术-可以由两位玩家在同一屏幕下分屏合作。实际游戏体验还算蛮不错的,考虑到家用电脑屏幕尺寸一般不会很大,更多的会适用于使用大尺寸电视机的xbox玩家找个闲暇的午后坐在沙发上酣畅的闯关杀敌。
有一条有趣的新闻是在游戏发布前,The Coalition-战争机器制造便在网上开放了一个公开投票,让大家选择是否在游戏上线后便可直接开通疯狂难度进行游戏,或是如传统的通关后方可解锁。
在限时内共有6417名玩家的参与投票中,63%的玩家投给了直面疯狂的选项,而在游戏正式发布后The Coalition没有食言,为这些追逐极限不畏艰难的玩家们一别前作的直接解锁了入门即可进行疯狂难度的选项。
人物刻画
作为一款TPS游戏,role-play角色扮演元素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角色人物的刻画更是其重中之重。
我们经常会在提到某款游戏时,会去讨论其中某个角色人物的性格行为,亦或是对其抉择进行诠释解析,而这也是一款游戏外在影响、口碑的传播。
战争机器4中主要角色有三,分别是:
JD.Fenix(JD.菲尼克斯)
前作中主角马库斯之子,毅力坚定、执行力强大,一般行为处事上却很懒散,现为驻外者部落一员。
Del.Walker(戴尔)
COG维安政府联盟前军事特别小组成员,和JD认识于寄宿学校,现和JD以及驻外者部落首领的女儿凯特为好友。
Kait.Diaz(凯特)
凯特是一个驻外者部落-对维安政府联盟反感并排斥的人类族群首领的女儿,她对在野外生存方面有着卓越的认知。
该作中众角色的对话台词可谓是一大精彩 诙谐 元素,如在第一章中凯特问JD知不知道为什么蝴蝶要化蛹,JD回他"努力活着?(trying to live?)"
亦或是遭遇火焰爆发时,三人组躲避闪电找到掩体后的对话"在这应该没问题了 (We should be ok here)""哦是吗?!诠释没问题 (Oh yeah?! define ok)""不会马上就死 (not immediately dead)”。
而在随后的剧情走向中,无论是JD与凯特叔叔的日常调戏中还是与好友戴尔的美式笑点对话也很形象的刻画了JD的性格:一个处事乐观幽默但行事严格认真的人。
但我们知道世间万物都不可只看其表,作为战争天才马库斯之子,有这样一个英雄般传奇历史的父亲压力是十分巨大的;从该作中JD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一个只想过散漫生活的人,简而言之想为自己而活而不是听取命令的士兵。
所以他在COG维安政府联盟参军直至中尉后毅然和好朋友戴尔一同消失,转而投奔了驻外者(Outsiders)的部落族群;而其余两角色的刻画也非常到位,我们可以看出戴尔喜欢小聪明,凯特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力等。
联网对战模式
战争机器4的联网对战模式内有合作模式-与剧情难度一样分有简单、普通、困难、疯狂组队对抗AI,以及其除却战役外标志性的多人对战模式。
多人对战模式有类似于游戏大厅一样的多人投票选取模式的-社交快速游玩模式,然后便是核心模式的几种游戏类型的匹配,以下为核心模式介绍:
团队生死战:非常简单的规则,已击杀敌方所有成员为获胜条件。
躲避球:与上一模式不同更多是,在击杀敌方成员后可以救回一名成员。
山丘之王:最近极为流行的模式,俗称占点模式,双方争夺一处据点并维持据点在己方手中以获得得分,最终获得胜利。
军备竞赛:"用战争机器中几乎所有的枪械来击杀。每达成三次击杀就可以更换队伍的武器。"一个挺有意思的模式。
队长保卫战:字面意思理解,以保护己方队长击杀敌方队长为首要目的的模式。
一级战区:同团队生死战一样,但只有一条命。
除开以上两种较为休闲的模式外,当然少不了竞技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游戏已开放了一个奖金池100W美金的赛事,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进行,将从在线经济模式和每周赛事中获得Gears Pro Points,以此获得免费旅行资格至线下比赛,有兴趣的玩家不妨试试~~~
竞技模式有两种玩法:
扩大战事:模式如山丘之王,但加入了占领3个要点立即获胜和每回合加入一把武器的特性。
处决:用处决消灭敌方所有成员,每回合只有一条命。
评测总结
顶尖的画质渲染和强大物理引擎,贴图质量高以及细致的纹理,再加上在操作和打击感上极为流畅的协助使得战争机器4的游戏体验上极为出色。
而在其它诸如恰到好处的游戏BGM和配合音响、战争系列剧情的良好推动(填坑再挖坑),以及在联网对战模式上开创了众多新的玩法使得这一代战争机器的可玩性和可探索性大大增加。
美中不足的还是在进行多人游戏时,服务器可能架设在国外的原因遇到延迟的问题让联机感受降了一个档次。
我们都知道游戏续作一个很恼人的问题就是所有玩家都会拿前作去对比,所以玩家对续作的要求也会非常之高,但战争机器4无论是从技术革新还是玩家的期待上都做到了这一点,值得一玩~